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!手机版

59文学网 > 现代都市 > 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小说

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小说

王动 著

现代都市连载

主角王动谢秀娘出自小说推荐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,作者“王动”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,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,主要讲述的是:大明内忧外患,风雨飘摇!......

主角:王动谢秀娘   更新:2024-05-21 04:08:00

继续看书
分享到:

扫描二维码手机上阅读

男女主角分别是王动谢秀娘的现代都市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小说》,由网络作家“王动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主角王动谢秀娘出自小说推荐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,作者“王动”大大的一部完结作品,纯净无弹窗版本非常适合追更,主要讲述的是:大明内忧外患,风雨飘摇!......

《我在明末守边关精品小说》精彩片段


王动昂首出列,仔细看着王动,张贵问道:“你就是王动,昨晚斩杀五个鞑子兵那个?”

王动抱拳大声道:“小的就是,为国杀贼,生死早己置之度外!”

看着王动,张贵脸上满是欣赏的神情,如此高大强壮,如此悍勇的军士,可是每个上官都渴望获得的

一边打量王动,一边张贵脑中己有着将王动拉拢自己麾下的念头。

余者董家庄各人看向王动的目光中也满是不可思议的神情,他一人就斩杀了五个鞑子兵?

难道他是天兵下凡,不然怎么办到的。

而在董家庄一些人中,他们也是知道王动以前的事情的,知道他是出名的王大软蛋。

身手好是好,却是胆小如鼠,就他斩杀了五个鞑子兵,什么时候他变得这么胆大犀利了?

不过眼前铁定的事实,还有王动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沉稳气势,却又不得不让他们心中相信。

只是内心暗暗惊疑,什么时候这个王大傻子象变了一个人似的?

王动的话博得一片彩声,张贵也是喝了一声彩。

他对各人大声道:“你们都是好样的,立下如此大功,某要为你们夸功游街。

好让我董家庄堡内军民百姓知道,我张贵治下,出现了你们这样敢为国杀贼的好汉子!”

韩仲等人都是听了眼睛发亮,夸功游街,这可是非常荣耀的事啊。

王动又抱了抱拳道:“管队大人,小的有一请求。

我们昨晚出战九人,可惜有四个兄弟死难,小的希望大人上报朝廷,给这些死难的弟兄抚恤安慰。”

张贵叫道:“如果某请不下来抚恤,就将某这颗脑袋拿去当球踢好了!”

众人都是大笑起来,一时间,王动对张贵的好感大增,这张贵虽然粗豪,倒是个体恤下属的好官。

王动五人回墩略一收拾,他们身上除了十几两碎银外,所分的银钱细软等物早己藏在回来的路上,

除了那些马匹兵器首级外,此次王动等人缴获的鞑子粮食与鸡羊等也是搬回墩内,张贵没说什么。

最后在墩内各人羡慕的眼光中,王动五人,钟大用与王有金二人,还有营救回来的那几个女子,都是一起坐于马上。

随张贵前往董家庄堡夸功游行,想必经过这个非常风光的事后,王动等人肯定会在舜乡堡境内声名远播。

出发前,张贵更是交待了一声,立时他的家丁队头张堂功吩咐下去。

一骑出队而出,飞马向董家庄方向而去,先行一步通报消息。

一行人向南而去,过了河不久,董家庄堡己是出现在众人的眼前。

那董家庄堡是在离靖边墩西南十里的地带,万历年间包砖。

堡内建有军营、马铺等设施,由管队官张贵领官军五十余人防戍,所辖墩台四座。

除了堡内的官军外,还有原百户所的军户们,还有四座墩台的墩军家属们也住于此,整个堡内人口数百。

那董家庄堡只有一个进口,就是东面的迎恩门。

当王动等人到堡门前时,此时从东门外到瓮城,一直到街内两旁,己是挤满了围观的军户民众等。

一声声欢呼传来,更有人放响了鞭炮。

董家庄的居民都很穷,不论是军还是民,很多人身上的衣服都是补丁叠补丁,脸上也满是营养不良的菜色。

不过人人都是真心为王动等人欢呼。

王动五人都是昂首挺胸地坐在马上,连钟大用与王有金都是满脸笑容,连连对周边拱手。

韩仲更是将自己马下一颗后金军首级用枪挑起,策马在堡门前转了一圈,引来的欢呼声更是热烈。

张贵抚须哈哈大笑,韩朝微笑着对王动道:“这臭小子,就是喜欢胡闹!”

王动笑道:“高兴嘛,就随他了,你见管队大人不也高兴?”

他微笑地坐在马上看去,四边都是众百姓真心的敬佩与赞叹声。

他们对着各人马下的后金军首级指指点点,又是看着几人身后大群健马与马上缴获的物质发出阵阵惊叹声。

看到这一切,王动心中分外有种满足感,这一切都是自己用命换来的。

再看过去,齐天良也是裂开大嘴笑个不停,高史银那满是横肉的脸上更是笑得如一朵花一样。

众人正要进堡,忽然听到北边有吹吹打打的声音传来。

接着看到一队百姓担着猪羊酒米,敲锣打鼓的往这边而来。

众人都是疑惑,张贵也派了一个兵丁前去询问。

不久,那兵丁回来,手上高兴地拿着几文铜钱,他对张贵禀报道:

“管队大人,那队百姓是从栾庄那边过来,是来感谢大人对她们子女救命之恩的!”

王动知道他们肯定是昨晚自己救的那些女子家人及庄人,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来感谢了。

他们不惧外人议论她们妻女被掳的事情,从这点上看,这是非常难得的。

张贵哦了一声,赶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饰盔甲,神情庄重而威严起来。

同时眼神柔和地向王动几人看了一眼,心知这群百姓肯定是王动他们引来的。

很快的,那群百姓敲锣打鼓的来到了堡门前面。

百姓中有几个女子眼尖,一下子看到王动五人,立时她们冲了出来,口称恩公,跪下连连向王动、韩朝几人叩头。

王动见这几个女子正是昨晚自己救的女子之一,见她们叩头,他们五人忙去扶她们起来。

听着这些女子哭泣的感谢声,再听到围观的众董家庄军民们的赞叹声,不时有人冲他们叫道:“好汉,好汉!”

王动心中感慨万端,他也可以看到旁边高史银神情呆呆的样子,脸上的横肉都是跳动个不停。

这时一个领队的栾庄百姓出来向张贵拜谢,多谢张贵麾下官军救了她家小女性命,语音哽咽真诚,听得很多人都是落下泪来。

张贵面容沉静,稳重地走到那百姓面前,亲切地道:“这位乡邻不用多礼,本官一向爱民如子,眼见百姓受难,岂有不援手之理?平日我也是教导部下要忠义爱民……”

他滔滔不绝,引来了一片片的叫好声,听得王动也是佩服不己。

好容易张贵说完,那栾庄领头百姓又是拜谢:“大人高义,有大人此等忠义佑民之军,乃我们乡邻百姓之福!”

他又递上一个礼单,说是栾庄百姓心意,专门感谢官兵撘救他们女儿的,请管队大人一定要收下。

张贵推辞了一会,便高兴地收下这些栾庄百姓担来的酒米猪羊了。

……

经过这个插曲后,气氛更为浓烈,王动等人进堡,张贵也邀请栾庄百姓进堡款待。

那董家庄堡内建有三街十四巷,东大街建有百户官厅,西北街建有军营、马铺,东南街建有粮仓、草料场。

此外在堡内的大街小巷上还分布着众多的庙宇戏台等。

在游遍了三大街后,王动等人被安排在官厅休息。

张贵让家丁队头张堂功款待那些栾庄百姓,自己则是在大厅设宴招待王动等人/

那些栾庄百姓担来的酒米正好拿来吃了,猪羊正好杀了一头拿来宴请。

大厅建筑很陈旧,桌椅很多也是东歪西倒,不过此时厅内却飘满了饭菜的香味。

大个的包子,大碗的肉,大碗的汤,王动等人都是吃得狼吞虎咽。

张贵一直招呼:“来来来,喝酒喝酒。来来来,吃肉吃肉!”

他自己也是吃得开怀,满腮满须的汤水肉汁。

朝中粮饷经常拖欠,而张贵又要养一帮手下,他平时也是难得吃肉,反倒是钟大用与王有金二人吃相会好一些。

此外齐天良也是如鱼得水,他人长得干瘦,食量却大得惊人,一人吃的是几个人加上来的那么多。

席中,张贵还让王动他们再细说昨晚的事情,神情间,张贵对王动几人颇为亲热。

很显然,昨晚都是王动五人的功劳。

特别是王动,一人杀了五个鞑子兵,放眼整个保安卫,没有一个人有此勇力。

再看韩朝四人也是以王动马首是瞻,他拉拢王动的心就更热切了。

而且此次战功后,王动他们肯定会升职的,就更有拉拢的价值了。

依大明的军功制,军士如果独斩一颗首级者,便可以升实授一级。

而王动更是斩首五级,还有这么多缴获,虽说他让出来两具首级,但还是极有可能升实授两级。

这样他便可能从普通墩军直接升到总旗官衔。

而余者各人最少可以实升一级,甚至韩朝兄弟还可能署职到总旗。

这样的人不值得拉拢,谁值得拉拢?

而且因王动等人之功,到时军功赏赐下来,他自己稳升一级是没有问题的。

张贵本身就是正百户,到时升到副千户可说是轻而易举。

种种原由下来,张贵是越看王动等人越顺眼。

在席中,钟大用与王有金倒是成为了配角,不过二人生气也没用,王动这种人是他们压制不住的。

两人这次也能分到不少功劳,钟大用部下有功,到时他分润军功后,最少一个试百户是跑不了的。

同样的,因高史银的斩获,王有金到时一个冠带总旗也跑不了。

众人大声谈着昨晚的大战与未来的军功赏赐,人人都是兴奋与向往。

借着酒意,张贵己是叫王动为王老弟了,听得钟大用嫉妒不己。

每年自己孝敬张贵,也没见张贵对自己这么亲热过。

张贵对王动道:“此次老弟缴获甚多,那些盔甲器械我就不说了,老弟所获的鞑子马匹,能不能打个商量,让一部分给哥哥我?”

大明军功制,凡所夺人口畜货尽给俘获原主。

不过说是这样说,如果是别的人张贵就一把夺来又如何,不过眼前的王动可不是这种软脚色,搞急了他,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?

所以张贵破天荒地对一个小兵对上了商量的口气。

其实张贵也知道王动等人此次收获并不会只这么少。

那些鞑子掳获乡里,会没有掠到银钱细软?

这些缴获名单上都是没有的。

不过这些他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,只是看着王动,看他怎么说。

还有他这话是直接对王动说的,只肯定这批物质的主人是王动,并没有征求他上官钟大用的意思。

以前钟大用对自己还有价值,眼下他的价值比起王动来,己经可以排在末尾了。

他看了韩朝等人一眼,韩朝微一点头,韩仲叫道:“一切由王大哥作主。”

齐天良也是应道:“是的是的,王哥儿怎么说就怎么做好了。”

高史银也是沉默地点了点头。

小说《我在明末守边关》试读结束,继续阅读请看下面!!!



考虑到这几队军户都没学过武艺,繁杂的招式练习只会让他们混乱,而且战阵上复杂的东西也是无用。

所以王动决定从自己枪术中选出最适当的几招,教他们一些简单有效的杀敌技艺,战场上的招式往往越简单越有效。只要反复练习,同样可以发挥出巨大的威力。

最后决定的就是一招,就是刺!而且这一招还分解为两个步骤,第一步,侧身握枪,第二步,用力突刺。以后每天就让他们反复练习这两个动作,直到他们动作练得标准,练得飞快,练到条件反射为止。

至于练刀,也是同样一招,分为两步,第一步抬刀,第二步斜劈。抬刀动作同样需要标准,刀劈下的动作角度也有严格的规定!

此后每天这几队青壮就是天天在堡外练习刀枪,无一例外的,每天王动也是与韩朝四人一起出来练习。

此时己是到了崇祯七年的腊月初,每到晚上便是飘雪,第二天起来那残雪直冻成坚冰,让地上滑溜无比。

眼下各人在屋内烤火都是冷不可言,在这野外,更是站一会儿便冻得全身僵硬。不过王动每天让他们的练习都是不断,王动曾有明言,受不了可以退出,不过此后他们连家人都要被驱逐出靖边堡。

这个时节,被赶出堡还真是死路一条,看别人都是咬牙坚持下来,自己为什么不能呢,练死总比窝囊赶出堡后饿死冻死强。因此再苦,每个青壮倒都是咬牙坚持了下来。不过为防军户们冻坏,每天王动都会准备一些姜汤让他们驱寒。

这天一早各人仍是出堡练习。

天色灰沉,寒风如割,各人脸上都是被冻得青紫,许多人脸上还裂开一道道口子,口中直呼出厚厚的白气。为了保暖,大伙可说是想尽办法,各人身上穿的衣裳也是五花八门,有的人穿着厚厚的棉袄,有人则是裹着厚厚的皮袄。各人戴的帽子也是不尽相同,有棉帽,有皮帽,款式多样。

王动身上也是裹着厚厚的皮袄,头上戴着皮帽,和大伙一样,他的皮袄皮帽也是沉旧,非常时节,没人顾得上美观。

练了一会队列后,各人又开始练习刀枪。使枪的二十余人站成数排,人人握枪。使刀的也是同样握着自己的腰刀。

那日王动从董家庄买来的长枪只是保养不当,其实还是可以使用,经过重新的打磨与回炉煅打后,又重新现出了锋利。而几个使刀青壮则是使用缴获自后金军的那些腰刀。

看众人列好队,王动一声大喝:“准备!”

“哗!”的一声响,众人站得笔直!

王动大喝道:“抬枪!”

“杀。”

数十根长枪一起突出,场面壮观。

“扬刀!”

“杀!”

一阵的怒吼,一片的刀光扬起,虽然眼前使刀的只有十二人,但他们整齐划一的斜劈下来,在寒风中却颇有凛冽威势。

……

“抬枪!”

“杀。”

“扬刀!”

“杀,杀,杀!”

……

“杀,给我用力杀,你眼前就是贼寇,不需花枪,不需虚架,你只需刺,再力的刺,飞快的刺。你刺得比他们快,你就可以活下去,而那些贼寇,就是你们的军功首级。”

王动大吼着,他提着棍棒来回走,看到谁姿势发力不到位,上前就是一顿棍棒,让各人更是提起精神。

看着场中各人整齐划一的动作,那隐隐有上阵杀敌的气势,旁边的韩朝叹道:“才一个多月吧,就有这个样子,想当时我们在遵化练了多久,四个月,五个月,还是半年?”

韩仲也是张着嘴看着场中各人,他眉欢眼笑地道:“想到这些兵以后都是我们带,真是死了也甘心啊!”

经过王动对这些军户们一个多月严酷的训练,此时他们可说己可上阵,如果再能练个三个月,上个阵见点血,至少在大明的卫所兵中,他们算是一支可战的军队。

这些时间,王动也对这几队人略为调整,又从堡内选出几个男子,补充进去,组成三队战兵,每队十二人,队中刀手四人,枪手八人。每队头目便是韩朝,韩仲,杨通三人,这样的人数,可以更好地发挥出队形的威力。

至于齐天良,一个多月训练下来,他明显是跟不上众人进度,所以齐天良被选去管理新建的辎重队。以后随军还是需要辎重队的,钟荣只是管理文书,当然不可能随军,齐天良总算识点字,又是墩内老人,便让他管理辎重队吧。

不过他们这队,连齐天良算上,只有八个人,都是堡内原来的老弱男子,没办法,堡内人力就是这些。好在他们平时不须怎么练习,因此他们身体就算差了些,也勉强可以胜任了。

倒是杨通有股狠力,一直坚持下来,所以也任了一个战兵队的队头。

不过这三队兵虽然有点军人的样子,不过他们的服饰旗号还谈不上什么正规,各人穿得五花八门,三个队头每人拿一根长兵器,上面挂一面破烂的旗就算是队旗了,好在各人身上有一块表明他们身份的腰牌,可以认出他们是靖边堡的军人。

现在王动军中只有一个步鼓,原来是放在靖边墩的仓库内的,虽然破旧,总算也可以用。余者的号令金鼓,现在还没有,只能等将来再置办,反正现在人少,先用声音吼叫算了。

至于那训练队列时步鼓的敲击,王动暂时让辎重队的人敲打,能利用人力就尽量利用吧。

……

这天,王动又从十二个刀手中选出一半人来练习盾牌,那盾牌,自然是取自那日缴获自后金军的圆盾与皮盾。

王动自己拿了一块盾牌,他虽然从小主习枪术,不过刀棍盾牌也曾练过,虽然不如自己枪术,但教下面那些军户菜鸟是绰绰有余。

他左手拿着盾牌,右手拿了一把腰刀,示意对面的韩朝取根长枪,他大声对各人道:“盾牌为一军之藩蔽,除了不能隔铳子,矢石枪刀皆可遮蔽,且牌手为接战短兵,向为临敌各军之应援,加之进退自如,堪为利器!习好盾牌,当可一壮军中胆气。”

王动说完,他大声叫道:“你们都看好了!”

他示意对面的韩朝进攻。

韩朝一声叫,虽是演练,他仍是毫不留情,手中长枪闪电般从侧面向王动直刺而来。

王动大声道:“来得好!”

他手中盾牌一挡一格,立时将韩朝的长枪挡住荡开,他身子毫不外露,在格开长枪的同时,接着这个势,王动一把欺近韩朝身旁,猛然他刀光一闪,腰刀己是当头向韩朝劈下,韩朝慌忙招架,不过无论韩朝如何招架,王动都是一刀接劈一刀,刀势威猛,似乎要将韩朝劈成两半似的。

围观各人都是看得心惊胆战,猛然韩朝跳开,他连连罢手,气喘吁吁地道:“大人勇猛,小的自愧不如,认输便是。”

王动点了点头,转头对看得面如土色的各军户道:“你们都看到了,这就是牌手之利!练好后,除了对上精良火器炮石外,余者刀枪弓箭无不可蔽,当然了,还有这个……”

这次他示意韩朝拿着盾牌,然后他要过韩仲的大棒,准确来说,这是一根夹刀棍,长约八尺,粗约二寸,在大棒基础上还加一五寸短刃,形如鸭嘴。这种兵器多见大明边军骑兵,上马可刺,下马可击,骑兵中使用人数众多。

难道韩朝兄弟以前是骑兵?王动心中闪过这个念头,他拿着大棒示意韩朝开始。

韩朝一手拿刀,一手拿盾,他盾牌严密地遮护住自己身体,不时移动着脚步,只是谨慎地看着对面的王动。王动身体随着韩朝的身体转动着,他双手拿着大棒,只是窥探他的破绽,猛然王动一声大喝,大棒直砸向韩朝的盾牌。

韩朝举牌一挡,王动这下力道好猛,可以感觉到韩朝的身形一下滞住,王动又是猛砸几棒,棒棒都是砸在刚才的位置上,可以看出韩朝的身形己是散乱,身体从盾牌处露了出来,猛地王动改砸为刺,大棒上的短刃己是停在韩朝的心口。

王动收棒,对下面目瞪口呆的各人道:“看到了吧,盾牌不惧刀枪弓箭,却惧火器大棒,以后你们遇到这两种贼寇,需要小心,招呼手上有火器的兄弟上就是!”

下面各人还没从刚才的演练中回复过来,众人都是惊叹地议论个不停,韩仲也是龇牙咧嘴,没想到自己手上的大棒换到王动手上,竟有如此威力。

接下来王动让几个刀手练习盾牌,同样也是分解为几个动作,其实每个盾牌手还应有两根随牌标枪才妙,不过王动现在手上没标枪,只能未来再说了,而且先让几个牌手把盾牌刀术练好再说。

时间很快到了腊月初八,这天是腊八节,大明各地都要吃腊八粥。而就在这天,匠头李茂森兴冲冲地来找王动了。



网友评论

发表评论

您的评论需要经过审核才能显示